兩會代表委員:“減負”這道題何以如此難解

文章來源:本站         發(fā)布時間:2012-02-29 16:00:00

 “減負”這道題何以如此難解

—— 兩會代表委員談減輕學生過重課業(yè)負擔

  中小學生課業(yè)負擔過重問題,一直受到政府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。每年兩會,代表委員都一再呼吁“減負”。然而,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(yè)負擔至今依然存在,在有些地區(qū)甚至愈演愈烈。

  “減負”為何困難重重?怎樣才能從根本上破解“減負”難題?在錯綜復雜的格局下,政府、學校和家庭各需擔負什么樣的責任?帶著這些問題,記者采訪了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、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葛劍平,全國人大代表、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,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、寧波市副市長成岳沖,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、天津市河西區(qū)副區(qū)長孫惠玲,全國人大代表、河北省石家莊二中校長邵喜珍,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、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。

  中小學生課業(yè)負擔為何越減越重

  這些年,各地都出臺了很多“減負令”,但效果并不明顯,甚至出現了學生課業(yè)負擔越減越重的現象。成岳沖委員分析說,歸結起來,主要是學校和家長對“減負”心態(tài)都很矛盾,學??紤]更多的是不在校際競爭中落敗,家長則擔心“減負”會影響孩子學習成績。很多學校滿足于通過培養(yǎng)學生應試能力所帶來的短期收益。如果改變傳統(tǒng)那一套,反而不知該怎么做了。學校是“減負”的主陣地,如果不敢嘗試和實踐,不敢在教學改革上邁出新步伐,“減負”就始終停留在理念和口號層面。

  身為中學校長的邵喜珍代表認為,高考升學依然在決定千萬學生的命運。家長和學生都想上好學校,而優(yōu)質教育資源不足必然會導致競爭,競爭的籌碼主要還是考試的分數,競爭越激烈,“減負”越困難。此外,還有社會輿論導向的偏差。每年高考前后,各類媒體都圍繞高考大做文章。這必然引導公眾以高考上線人數來評判學校的好壞,這樣就把學校綁架到加重學生課業(yè)負擔,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軌道上了。

  長期關注中小學生“減負”問題的葛劍雄委員說,“減負”難,根源在于社會給年輕人的出路太少、太窄。家長們越來越迷信“不能輸在起跑線上”。以前“起跑線”在小學,現在已經前移到幼兒園。我們應該反思的是,除了上大學、上好大學,還有沒有什么好的出路?要從根源上解決“減負”難題,一是學校教育要有更多的分流渠道,加強職業(yè)教育的吸引力;二是社會階層間要有足夠的流動機會,大學生可以先做“螺絲釘”,再做“棟梁”;三是社會要尊重普通勞動者,讓任何職業(yè)的人都能有尊嚴地生活和工作。

科學的評價是“減負”成敗關鍵

  “從操作層面來說,‘減負’難以落實的關鍵在于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。”成岳沖委員認為,教育行政部門如何評價學校、學校如何評價教師、教師如何評價學生、家長如何評價學校,這一系列的評價過程,如果還是以分數為標準,那“減負”永遠是空談。從教育行政部門的角度說,尤其要改變單以考試評判學校質量的做法,要把學生身心健康、學校特色發(fā)展、學校文化建設等多種指標納入評價體系,全面、動態(tài)地評價學校管理和教學行為。

  說到評價改革,多年在教育行政部門工作的孫惠玲委員說,新課程提出“知識與技能、過程與方法、情感態(tài)度與價值觀”的三維目標,這提得很好!但這么多年來,即使“知識與技能”的目標也沒有很到位地實現。很多學校依然把教學窄化為對分數的追求。中小學尤其要有多元的評價標準,學生的身心素養(yǎng)遠比分數重要。學校就是要為學生健康成長創(chuàng)造環(huán)境,這是“減負”最應達到的目標!

  葛劍平委員則呼吁,家長也應該轉變觀念,正確看待子女的成長。他說,每個家長都希望子女成為“精英”,但精英只是少數,某些人推崇的“精英教育”并不適合大多數人。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只是個案,“虎媽”、“狼爸”沒有必要效仿和復制。社會不僅需要高層次的人才,也需要普通勞動者。建議所有家長在正確了解和認識孩子的基礎上,對孩子的成長作出合理預期;平時多與孩子溝通,全面評價孩子的優(yōu)勢,不能“恨鐵不成鋼”,盲目給孩子加壓。

 “減負”既要“內療”,也要“外治”

  如何從根子上破解“減負”難題?劉希平代表結合浙江省的實踐闡述了自己的觀點。他說,推動“減負”的主體應該是政府,雖然“屢戰(zhàn)屢敗”,但仍要“屢敗屢戰(zhàn)”。2010年8月,浙江省開始新一輪“減負”。“這一次我們主要是推出五項嚴格的措施,就是開齊開足課程、嚴格控制考試、嚴控作業(yè)量等;同時提出建立五項制度,包括試卷評價制度,降低難度等,我們更看重的是五項制度。比如,我們要求學校公示課業(yè)的負擔情況,讓家長和社會監(jiān)督;也建立了監(jiān)督制度,經常進行明察暗訪,并且和相關考核掛鉤。經過一年,系統(tǒng)內的‘減負’自覺性增強了,社會對‘減負’的關注和監(jiān)督也增強了。”劉希平說。

  為學生“減負”,教師要發(fā)揮重要的作用。邵喜珍委員說,學校要引導教師把“減負”理念內化為自覺的行動,不斷尋求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,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(yè)水平。教師水平提高了,課堂效率提高了,學生用于課業(yè)的時間必然會減少。學校在“減負”的同時,還要主動化解家長的焦慮情緒,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。讓家長明白,學校并不是讓學生學得少了,對學生放松了,而是減少了課業(yè)方面過度消耗的時間,為學生課外的興趣發(fā)展、個性成長等綜合素質的培養(yǎng)提供了時間保障。

  葛劍平委員建議,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聯合物價、勞動、商標局等部門加強對教育培訓市場的管理,對那些無視政策規(guī)定,打著所謂提升教學質量、為國家培訓人才的幌子的各類非法辦學機構,堅決取締并處以重罰,使各種補習班沒有市場,真正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(huán)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