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能力: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

文章來源:本站         發(fā)布時間:2012-03-17 16:00:00

 做母親的都知道,孩子跟媽媽有一種特殊的聯系。

  孩子在人世間認識的第一個人是媽媽;會說的第一個詞是媽媽;生病時最依戀的是媽媽;夜晚睡覺時尋找的是媽媽;放學回家,問的第一句話是:我媽媽呢?孩子從小學做人,第一個榜樣還是媽媽。

  孩子的眼睛就像一臺照相機,每天在自己眼中留下了父母的形象。在孩子心目中,父母應該是最安全的保障,父母的形象也應該是最完美的。

  但是,拿出孩子們用心靈拍攝照片看一看,并不是每一張媽媽的照片都那么光輝,也并不是每一位爸爸的形象都那么高大。

  美國曾做過一次調查,在問到中小學生你最敬佩的人是誰時,很多男孩子的回答是父親,很多女孩子的回答是母親。我國也搞過類似的調查,很少有人在答卷上提到父母是自己最敬佩的人。

  這是為什么呢?就是因為父母的形象不佳,當然也有孩子們對父母理解不夠的因素。

  許多大人都承認,現在社會上最忙最累的是孩子。成年人每周可以休息兩天,可是不少孩子連一天也休息不了。繁忙中的孩子,看到有些父母清閑自在,心里便很感不平:憑什么讓我念書,他們在一邊看電視、玩麻將?”“為什么爸爸媽媽不考試?

 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脊背長大的。孩子學做人,第一個榜樣就是父親或母親。

  過去,農民的兒子看到父母日出下地,日落方歸,自己便學會了勞動;老百姓的女兒每日看到母親日夜操勞,勤勞儉樸,便學會了關心體貼,不怕重負……父母對孩子的教育,就是這樣的潛移默化,這樣的潤物細無聲

  而現在,我們的孩子從父母身上看到了什么?

  一些年輕的父母,上班時十分繁忙,十分辛苦。而一回到家,便只想著自己的休閑娛樂,有的甚至每晚把飯桌變成麻將桌,把家庭變成賭場、舞廳、酒店、倉庫,全然不顧在一旁寫作業(yè)的孩子。難怪孩子只看到父母吃喝玩樂的一面;難怪有不少孩子形成了享樂至上的人生哲學,不想學習,不思奮斗。這一切,能都怨孩子嗎?

  當我們指著孩子的鼻子,大喝你給我念書去,不許看電視時,自己卻躺在沙發(fā)上看電視,這能讓孩子安心讀書嗎?

  當你告誡孩子,不珍惜時間學習就是慢性自殺時,自己卻一宿一宿地玩麻將,難道父母的時間不寶貴,不是在慢性自殺?當父母指責孩子懶惰、貪玩、不刻苦時,想沒想過自己在孩子心中是什么樣的形象?

  孩子需要榜樣甚于批評。孩子的目光像永不休息的雷達,不停地注視著大人的言行舉止,模仿著大人的習慣行為。

  勞累一天或心情不佳的父母,為了未成年的孩子,回到家時請打起精神。你若想讓孩子做什么樣的人,自己就先做什么樣的人。

  讓孩子全面地了解父母,是十分必要的。這不是說,父母回到家,還要拼命地工作,而是要讓孩子知道,父母一天在忙些什么,為誰辛勞為誰忙?

  我們的孩子只有了解父母,才會真心愛父母,關心父母。

  父母和子女間的親情,是家庭的支柱,而理解正是家庭的基石。

  孩子每時每刻都在接收媽媽發(fā)出的生命信息,即使是襁褓中的嬰兒,也會收到媽媽的信息。所以,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小,就不注意自己的言行。

 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很有道理:每瞬間,你看到孩子,也就看到了自己;你教育孩子,也就是教育自己,并檢驗自己的人格。

  有些母親文化程度并不高,但是她們說出的話,做出的事卻讓自己的孩子刻骨銘心,永世不忘。

  這是為什么呢?

  這是因為她們那種正直、樸實、忠厚的為人,不向困難低頭、用勤勞的雙手建設家園的行動,為了別人能犧牲自己的精神,深深感染了孩子,教育了孩子,這正是人格的力量。

 

更多精彩文章推薦:

學習能力培訓:自我調節(jié)能力

注意力訓練:如何解決孩子聽課效率低的問題

學習習慣:小升初階段要養(yǎng)成的九個學習習慣